“解政策+通数据+优评价”助力人工智能中小企业突破发展难点
人工智能中小企业的良性运转,既是关乎科技进步与经济提质的“关键小事”,更是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战略要事”。2025年7月至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政策与国际合作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联合开展“关键小事”调研攻关活动。调研团队围绕“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加速中小企业创新突破”主题,以“数据洞察-信息收集-实地调研”三维模式,通过大数据摸底、请进来座谈、走出去调研等形式,摸清摸透企业发展现状,找准找实企业发展难题。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牟淑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以及部中小企业局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政策与国际合作所十余名青年干部参加。
数据画像: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呈现“聚而优、专而广、小而精”等特征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调研团队按照企业名称、企业简介、企业品牌、企业专利等,对以上标签中包含人工智能关键字的企业进行检索,大约为23620家企业。研究发现,我国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区域分布“聚而优”,东部沿海七省市企业数量合计占全国比重约为65%;行业覆盖“专而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达74%;企业类型“小而精”,新生力量持续壮大,成立5年以内的企业占比达48%。同时,企业主体结构“年轻化、效益优”,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诉求直击:盼畅通融通渠道、求算力数据供给、呼适配评价标准
在扎实开展数据研究的基础上,调研团队邀请来自北京的AI芯片、智慧医疗等领域的13家相关单位16位代表,围绕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展开深入研讨。企业代表指出,当前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在建立成熟商业模式方面仍有待提升,大中小企业之间的融通创新渠道尚不够畅通;在算力芯片、数据资源等方面,缺乏丰富多样的产品供给;缺乏更加科学可靠的评价体系,多种现有标准与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匹配不足。此次座谈所收集到的企业发展难点与堵点,为后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座谈会现场
一线求解:深入长三角,探寻破解发展痛点的实践路径
带着问题,调研团队进一步深入东部沿海省市,开展实地走访,为推动企业实现破局式发展探索可行的实践路径。在长三角地区,调研团队先后赴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对数据平台类、金融支付类、治理研究类等领域的5家机构开展实地调研。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探索与场景应用,如构建可信数据空间、打造高质量数据集等创新发展模式,感受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思考了当前发展存在的难点、痛点。在与企业现场座谈中,团队与各企业代表就算力应用率、大模型训练成本、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小事”进行充分研讨,为助力企业提升创新发展效能积极探索实践路径。
调研团队参观某大模型公司
明确路径:从搭建基础平台到提供精准服务,系统支撑企业发展
下一步,团队将立足数据统计、组织机制、智库平台等核心能力,根据调研成果,扎实做好研究。一是构建人工智能惠企政策数据库,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助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二是开展专项需求调研,搭建跨行业、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库,推进数据供给能力提升。三是助力优化人工智能企业评价体系,为政府专精特新认定、创新项目资助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助力人工智能中小企业打通发展链路,为更好服务我国科技产业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调研团队参观某数字金融企业
调研团队参观某大数据平台企业
